/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助理教授賴宏昇
兒童及少年人身安全與保護一直是社會所重視的,相關的社會工作在台灣的發展已有30年的時間,隨著各種宣導及教育的推展,國人對於兒童少年保護的觀念日益健全,家庭對於兒童人身安全的維護也越來越能被落實,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顯示,近年來,我國兒童少年受虐待案件已有減少的趨勢,從2010至2012年間每年近2萬件的高峰,減少到2015至2016年間的9千餘件,雖然相關單位受理調查的兒童少年保護案件1年高達4萬件,但開案量減少,大致可看出社會大眾能夠警覺兒童人身安全的進步表現。不過,家庭暴力是零容忍的,兒童有安全成長、拒絕恐懼的權利,是整體社會不能忽視且應具備的共識。
可惜的是,我們仍然時常在電視新聞或報章媒體中聽聞兒少虐待事件,例如「3歲男童遭雙親施虐骨折,2歲妹妹也滿身燙傷」(2017.11.23)、「虐死女童棄屍醫院,返家燒炭尋短」(2017.11.23)、「台南母子燒炭自殺逾星期,單位傳惡臭始揭發」(2017.11.22)、「虎頭埤風景區驚傳,母車內勒殺2幼子上吊亡」(2017.08.03)、「6個月女嬰疑被虐死,父親出面控訴妻子暴力相向」(2016.10.14)、「4歲男童遭長柄刷打死,生父同居女友認罪被起訴」(2016.05.13)…,這些虐待事件都凸顯出兒童在家庭中相對弱勢的地位,以及仍有不少父母無法發揮親職功能而損害子女的權益。根據兒福聯盟統計,2017年在媒體已報導15起殺子自殺案(含未遂)和26起重大兒虐事件,和去年相比,殺子自殺案整整多出1倍。同時,從衛生福利部的統計資料也可看出,對兒童少年施虐者有6成左右是父母所為,而造成虐待的因素有相當高的比例是因為缺乏親職教育知識,而婚姻失調、經濟困難、藥物濫用或酗酒等因素也都值得關注,更嚴重的是,虐待致死的案件有逐年增加的趨勢。除此之外,兒童少年性剝削的案件,在最近幾年並沒有減少的趨勢,也是社會必須加以預防與處置的問題。
綜觀這些情況,為了減少兒童少年人身安全問題的發生,我們仍必須持續努力加強對社會大眾宣導「暴力零容忍」的觀念,建構有助於父母友善教養、兒少健康成長的環境,因此,有幾個方面的注意事項在此提出提醒。
首先,請父母要學習情緒管理,摒棄傳統打罵教育方式。不論是因為不知道如何教養小孩,還是因為不知道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,或是因為夫妻失和而將怒氣轉移到孩子身上,因而對孩子造成各種形式的傷害,這不僅無助於解決問題,更會觸犯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,也可能涉及刑法的傷害罪及殺人罪,不得不慎。
其次,請父母要面對問題、處理問題、適當尋求協助。父母或照顧兒童少年的家長,如果遇到經濟困難、失業、婚姻失調,或有藥酒癮問題,不要消極地逃避,可以向社會局或是民間單位,例如家扶基金會、兒童福利聯盟、現代婦女基金會等民間單位求助,積極面對問題,處理問題,並且藉由社會資源的協助渡過危機,避免發生虐待或疏忽等情況。
第三,請兒童少年福利專業人員善盡通報之責。按照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的規定,醫事人員、社會工作人員、教育人員、保育人員、教保服務人員、警察、司法人員、移民業務人員、戶政人員、村(里)幹事及其他執行兒童及少年福利業務人員,對於兒童遭受虐待的事件負有通報的責任,除此之外,村(里)長、公寓大廈管理服務人員對於高風險家庭也有通報的責任,期待專業人員在跟兒童少年接觸的過程,如果發現有虐待的情事,能積極進行通報,以免延誤協助兒少的時機。
第四,請社會大眾發揮見義勇為的精神,協助通報。兒童少年保護要能充分落實,不能單靠政府力量,而是需要社會大眾共同來協助。所以,生活在社會各個角落的我們,都可以有一顆「雞婆心」,如果發現週遭的兒童少年遭受到不當的教養,或發現社區中的家庭面臨變故而影響孩子,我們都可以撥打113婦幼保護專線,或是向社會局、家庭福利服務中心、社會福利服務中心通報,以即時保障孩子的人身安全。